我國每 10萬人就有 147名洗腎病人,為英國的 5倍、芬蘭的 7倍。台灣健保財務早岌岌可危,重大傷病中洗腎支出一直高居第一。腎臟機能不全患者除了尿生成會有困難外,還會有腎性貧血、血栓症、維生素 D活化不足造成的骨質疏鬆症問題。
■腎臟疾病產生原因
大多數腎臟病由下述 4大障礙引起:
1. 腎衰竭:
腎小球濾過率甚低,腎小管損傷造成體內氮廢物和尿素堆積形成尿毒症。
2. 腎血流障礙:
可由動脈性高血壓、腎性高血壓、各種腎絲球疾病造成腎動脈狹窄,血流不易通過腎臟,使腎臟所需能量不足,讓腎功能慢慢喪失。
3. 瀰漫性腎絲球炎症:
造成血尿合併高血壓和少尿稱為腎炎症候群。
4、腎絲球為血管損害所造成的蛋白尿:
合併血漿蛋白降低和水腫繼所謂的腎病症後群。
■腎病患者的飲食原則-減輕腎臟負擔
1. 限制蛋白質攝取,額外補充胺基酸:
腎臟重要功能-過濾尿素,將尿素排出體外,使此有毒物質不會累積在人體。尿素,就是蛋白質代謝產物,只要食用蛋白質,就有尿素產生。當腎臟功能受損,過濾尿素能力就會降低,如不減少蛋白質攝取量,尿素易沉積在血液中變成高濃度毒素,並傷害腎臟。但若不攝取蛋白質,構成身體原料不足,所以改為補充必須胺基酸 (組成蛋白質的小分子 ),較不會有尿素問題。
2. 適當補充高熱量飲食,可適量補充高油脂食物:
腎臟是人體最消耗能量的器官,一旦能量不足就會產生病變,腎臟受傷時,能量更加不可缺少,否則腎臟會受損更嚴重。
3. 限制電解質與水分攝取量:
低鹽飲食:可緩和腎病引起的高血壓,及減輕洗腎時脫水過多造成的不適。降低鉀、磷電解質和鈣的攝取:因鉀離子攝取過多會造成血鉀過高、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等,高血磷症會造成洗腎病人的副甲狀腺亢進,也會使皮膚發癢。因此可將青菜川燙後再烹調,以減少鉀離子攝取,乾果類食物如開心果富含磷,也應少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