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已邁入老齡化社會,年紀越大,各器官機能也會退化,慢性病人口大量攀升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與腎臟病等,都是老人家常見慢性疾病。一般人認為高血壓看血壓高低;糖尿病看血糖數值;高血脂的人斤斤計較膽固醇的攝取,這些觀念雖沒有不正確,但也不是絕對。單一只注意血糖變化、膽固醇與血壓高低不能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,不能讓病情趨於好轉,這些檢測值是一種指標,幫助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。醫生提醒控制這些檢測數值,其實是為了預防疾病惡化所帶來的併發症,其中最嚴重的併發症,都是由血液循環問題引發。


身體各器官都由血液供給養分與攜出廢物,血液循環差幾乎代表代謝不良,當某個器官缺乏養分並累積廢物時,疾病便悄悄發生。如腦部血流不暢通缺血,可能耳鳴、突發性耳聾、失智或腦中風;眼部微循環不良,則可能造成頭痛或視力障礙;陰莖充血不足,則會造成性功能問題;心臟供血不足則導致心肌壞死(即心肌梗塞),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,約 6成病患死於突發性心臟病,約 4成死於腦中風。由此可見,日常血液循環問題需特別重視。


血液循環不良者通常有以下幾種症狀:手腳與肚皮冰冷、肩頸痠痛、經痛、容易疲勞等。

日常生活中,可藉由幾個小習慣來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:

 1. 養成運動習慣。若體能不能負荷,可由每日 10分鐘伸展運動開始,最好做到感覺手腳變得溫暖且發汗。 

 2. 定期泡澡或足浴。 

 3. 少喝少吃冰涼的飲料與食物,可喝些薑茶或以薑入菜。 

 4. 按摩手腳,增加末梢循環。

相關連結:http://www.twkowa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血液循環 手腳冰冷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